病毒感染:乙肝和丙肝病毒堪称肝脏的“头号杀手”。这些病毒悄无声息地钻进肝细胞,在细胞内疯狂复制,不断刺激免疫系统。免疫系统为了消灭病毒,就会攻击被感染的肝细胞,这个过程反复发生,肝细胞就会不断受损、死亡。肝脏为了自我修复,就会生成大量纤维组织,久而久之,肝脏就像结满疤一样,变得硬邦邦,走向肝硬化。据统计,我国大部分肝硬化患者与乙肝病毒感染有关。

长期酗酒:酒精对肝脏的伤害不容小觑。进入人体的酒精,大部分都要在肝脏进行代谢。在这个过程中,会产生一种叫乙醛的有害物质,它就像一把“小刀子”,直接损伤肝细胞。如果长期大量饮酒,肝细胞持续受伤,肝脏修复过程中就会产生过多纤维组织,导致肝脏纤维化,最终发展为肝硬化。一般每天喝含有80克酒精的酒,持续10年以上,肝硬化的发病风险就会大大增加。
胆汁淤积:胆汁是肝脏分泌,帮助消化脂肪的液体。如果胆管被结石堵塞,或者胆管本身发育异常,胆汁就没办法顺利排出,只能在肝脏里淤积。胆汁中的一些成分会刺激肝脏细胞,引发炎症,进而造成肝细胞损伤。长期胆汁淤积,肝脏就会不堪重负,逐渐纤维化,最终形成肝硬化。
药物或化学毒物:不少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,也可能对肝脏产生副作用。比如一些抗生素、解热镇痛药,如果长期或过量服用,就可能损伤肝细胞。另外,像四氯化碳、黄曲霉毒素这类化学毒物,一旦进入人体,也会直接损害肝脏。肝脏反复遭受这些伤害,就容易引发肝硬化。比如,长期接触四氯化碳的化工工人,肝硬化的发病几率就相对较高。
自身免疫问题:人体的免疫系统有时也会“犯糊涂”,把肝脏细胞当成外来的敌人进行攻击,引发自身免疫性肝炎。如果这种炎症得不到有效控制,长期反复发作,肝脏就会不断受损,纤维组织增生,最终导致肝硬化。
肝硬化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,而是多种不良因素长期累积的结果。了解这些病因,我们就能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预防,保护好我们的肝脏。